由国家语委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语言学与人工智能跨学科论坛”,近日在武汉大学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教育部语用所,以及华为、科大讯飞等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公司的30多位特邀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涵盖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逻辑学、伦理学、军事学等学科领域以及信息产业。
副校长吴平、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李生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吴平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人工智能是当代最前沿的核心科技,这两者的深度互动和结合,必将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插上新的翅膀,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福祉。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共同聚焦这一重大主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学术担当。她期待本次论坛在该领域重要问题的探讨上有新的推进和突破,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力量。
陆俭明致辞时表示,我们已逐步进入云计算、大数据、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并即将进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的高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单一学科,它是文、理、工等众多学科大交叉、大融合的复杂的前沿的大综合学科,特别需要不同学科的共同努力。对语言研究者来说,不能再单一地进行语言研究,必须朝着“语言学+”的发展模式做研究。
李生致辞时表示,这种跨学科论坛很好,各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坐在一起,相互碰撞之后会产生新的火花。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尽管这一轮人工智能高潮掀起,但是对于认知的问题、理解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和努力。
陆俭明、李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冯志伟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蔡曙山教授分别作报告。
随后的大会报告中,19位专家学者围绕四个不同主题作报告,包括语言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研究、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智能化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其治理研究。
闭幕式上,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教授总结指出,本次大会有三个明显特色:一是融合性,与会者主要研究领域涵盖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还有行业代表,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性;二是前沿性,人工智能是前沿学科,语言学与之相结合是具有前瞻性的重要举措;三是引领性,论坛倡导“X+人工智能”的跨界研究,有望为助推我国2030年建成人工智能高地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