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英华)近日,国际学术期刊《世界考古》(World Archaeology, A&HCI收录)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的最新科研成果《从中国学者1920-2020发表的中外文核心期刊论文看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Understanding Chinese archaeology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aperspublished by Chinese researchers in Chinese and World core journalsduring the past century (1920–2020))。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韦璇为第一作者,李英华教授为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娄文台、李婷、杨濡僖、梁婷婷、王丽维为共同作者。
该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学者过去一个世纪在中文核心期刊和外文SCI/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的考古学论文,从可视化和定量的角度对发文量、发文类型以及论文的研究时段、区域、方法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回溯了中国考古学科在过去一百年的发展历程,看到了中国考古学过去百年间的曲折发展和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以及明显的国际化趋势。
对发文类型的统计分析展现出了中文期刊对发掘简报的青睐以及近二十年研究类论文的快速增长。对文章研究内容的分析则揭示出了中外文期刊论文在研究时段、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上的明显差异:中文期刊中有将近一半的文章的研究时段为历史时期,夏商周时期的研究次之,研究区域集中在黄河中下游等历史上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研究方法以文化历史学方法和历史文献学方法为代表的经典考古学方法为主流;外文期刊中有超过一半文章研究内容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相关,研究区域除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外,新疆等西北边疆地区也得到相当的关注。研究方法上,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与自然科学多学科合作的成果。这些差异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期刊宗旨和审稿导向的影响,但更深层地反映了中西考古学研究传统与范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研究范式及学术传统的发展与变迁有关。
该文也揭示出了中国考古学的四个明显特点和趋势:从内向型史学传统到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从专注于田野工作到发现与研究齐头并进,对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保持高度关注,对经典考古学方法倚重的同时跨学科合作研究亦得到坚持和发展,但理论研究以及历史时期研究在国际上的显示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该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KG003, 19ZDA231)资助,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张琳教授和李新来博士在研究方法和技术层面的帮助,在文章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哈佛大学Rowan Flad教授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周玉端副教授的帮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eprint/ZSWHDTZNRB9SK7QZDCHC/full?target=10.1080%2F00438243.2022.2156592
(文章来源:http://ssroff.whu.edu.cn/info/1154/7214.htm)